Pages in topic:   [1 2 3 4 5 6 7 8 9] >
正統中文指南 Style Guide to Authentic Chinese
Thread poster: Kenneth Woo
Kenneth Woo
Kenneth Woo
China
Local time: 19:12
English to Chinese
Mar 9, 2015

香港才子陶傑,在《蘋果日報》開有專欄,觀其文,頗具民國風味,用詞精準,行文利落,內寓幽默,較之大陸「官樣中文」,差別不啻天壤。欲品其文者,不妨前往一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陶傑

在《蘋果日報》又得識譯界前輩古德明先生。先生中
... See more
香港才子陶傑,在《蘋果日報》開有專欄,觀其文,頗具民國風味,用詞精準,行文利落,內寓幽默,較之大陸「官樣中文」,差別不啻天壤。欲品其文者,不妨前往一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陶傑

在《蘋果日報》又得識譯界前輩古德明先生。先生中英兼修,學養深厚,除在此報上設專欄教授讀者英文外,還在另一報紙《AM730》設有專欄,名「中華正聲」,內容大抵如英文所謂「Style Guide」者。其文多論橫行大陸之粗鄙中文,極有見地,可謂「療毒聖藥」。我輩後學譯人,不可不讀。

http://www.am730.com.hk/column_index-162��ion=11&page=2



[Edited at 2015-03-09 15:24 GMT]
Collapse


 
wherestip
wherestip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6:12
Chinese to English
+ ...
I don't think old style Chinese Mar 9, 2015

... is too useful for translations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IMO, the styles of classical Chinese and contemporary English do not mesh at all.

 
Liangdu
Liangdu  Identity Verified
Canada
Local time: 07:12
Chinese to English
+ ...
没看过林纾的人自然会下此种结论。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Mar 9, 2015

wherestip wrote:

... is too useful for translations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IMO, the styles of classical Chinese and contemporary English do not mesh at all.


 
wherestip
wherestip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6:12
Chinese to English
+ ...
林纾 Mar 9, 2015

Liangdu wrote:

没看过林纾的人自然会下此种结论。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No, I don't know who that is. But I can live with that.


 
wherestip
wherestip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6:12
Chinese to English
+ ...
And I don't think I'm missing too much Mar 9, 2015

http://zh.wikipedia.org/wiki/林紓




琴南不諳外語,不能讀外國原著,只能“玩索譯本,默印心中” ...



 
pkchan
pkcha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7:12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林紓的翻譯》 Mar 9, 2015

《林紓的翻譯》是錢鍾書在1963年3月對林紓的翻譯成就發表的一篇廣泛性評論文章,全文約兩萬多字,收錄於《七綴集》一書。

林紓是一位不懂外文的翻譯家,林紓與魏易、王慶驥等人通過口譯,翻譯一百六十多部小說,其中六十多部是世界文學名著,有英、法、美、德、俄、希臘等十多國家的作家,如小仲馬、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托爾斯泰、狄更斯、司各得、易�
... See more
《林紓的翻譯》是錢鍾書在1963年3月對林紓的翻譯成就發表的一篇廣泛性評論文章,全文約兩萬多字,收錄於《七綴集》一書。

林紓是一位不懂外文的翻譯家,林紓與魏易、王慶驥等人通過口譯,翻譯一百六十多部小說,其中六十多部是世界文學名著,有英、法、美、德、俄、希臘等十多國家的作家,如小仲馬、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托爾斯泰、狄更斯、司各得、易卜生、伊索、笛福、雨果、哈葛德等。

錢鍾書指出林紓雖然經常漏譯、誤譯,但後來他重溫了大部分的林譯,發現許多都值得重讀。本文分析林紓對原作除了煩刪外,還有增補的作用,功力甚至勝過原作的弱筆或敗筆,得出「寧可讀林紓的譯本,不樂意讀哈葛德的原文」的結論,理由是「林紓的中文文筆比哈葛德的的英文文筆高明得多。哈葛德的原文很笨重,對話更呆蠢板滯,尤其是冒險小說里的對話,把古代英語和近代語言雜拌一起。……林紓的譯筆說不上工緻,但大體上比哈葛德的輕快明爽」。錢還指出,林譯除了節譯之外,還有增飾的句子,例如《滑稽外史》第三三章中:「方司圭爾引皮時,而小瓦克福已大哭,摩其肌曰:『翁乃苦我!』」。「翁乃苦我」事實上是林紓別出心裁的對白,原文並沒有此句[1]。

錢鍾書從小就嗜讀林譯小說,他回憶說:「林紓的翻譯所起的『媒』的作用,已經是文學史上公認的事實……我自己就是讀了他的翻譯而增加學習外國語文的興趣的。商務印書館發行的那兩小箱《林譯小說叢書》是我十一、二歲時的大發現,帶領我進了一個新天地,一個在《水滸》、《西遊記》、《聊齋誌異》以外另闢的世界。」錢鍾書以為文學翻譯的最高境界在於——化,「林紓的翻譯」有一段話:「漢代文字學者許慎有一節關於翻譯的訓詁,義蘊頗為豐富。《說文解字》卷十二《囗》部第二十六字:『囮』,譯也。從『囗』,『化』聲。率鳥者系生鳥以來之,名曰『囮』,讀若『訛』。南唐以來,小學家都申說『譯』就是『傳四夷及鳥獸之語』,好比『鳥媒』對『禽鳥』的引『誘』,『言為』、『訛』、『化』和『囮』,是同一個字。」《林紓的翻譯》談論的重點不是「化」,而是翻譯這門藝業不能迴避的「訛」。

錢鍾書文中指出,「林紓四十四五歲,在逛石鼓山的船上,開始翻譯,他不斷譯書,直到逝世,共譯一百七十餘種作品。」「接近三十年的翻譯生涯顯明地分為兩個時期。癸丑三月(民國二年)譯完的《離恨天》算得前後兩期之間的界標。在它以前,林譯十之七八都很醒目,在它以後,譯筆逐漸退步,色彩枯暗,勁頭鬆懈,使讀者厭倦。」wiki

[Edited at 2015-03-09 17:48 GMT]
Collapse


 
pkchan
pkcha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7:12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陶傑 wiki Mar 9, 2015

陶傑(英語:Chip Tsao[1],1958年8月17日-)原名曹捷,生於香港,曾居於英國16年,香港作家及傳媒工作者,由於其學貫中西,評論深入淺出、一針見血,有「香江第一才子」的稱號(不同於香港四大才子),反共、反毛、反親共派不遺餘力。於電台、電視、雜誌、報紙和網上等專欄可見他的蹤影,其文章題材廣泛,以嬉笑怒罵的形式批評香港政府、中國政府和中國文化的陋習�... See more
陶傑(英語:Chip Tsao[1],1958年8月17日-)原名曹捷,生於香港,曾居於英國16年,香港作家及傳媒工作者,由於其學貫中西,評論深入淺出、一針見血,有「香江第一才子」的稱號(不同於香港四大才子),反共、反毛、反親共派不遺餘力。於電台、電視、雜誌、報紙和網上等專欄可見他的蹤影,其文章題材廣泛,以嬉笑怒罵的形式批評香港政府、中國政府和中國文化的陋習。陶傑偏向推崇歐美文化,有人表示認同,亦有人覺得他「崇洋媚外」;他曾接受《星期日大班》節目專訪,稱自己只是崇優,反對愚昧和反智。此外他支持民主制度,支持香港的藝術發展。

陶傑祖籍廣西桂林,父母於1949年由大陸移居香港,[2]曾在親中報章任職;父親曹驥雲為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母親常婷婷為編輯;此外,外祖父常書林曾為《珠江日報》記者、弟弟曹輝在中國投資公司工作。

陶傑童年居於灣仔近摩利臣山道,自幼接觸古典文學,中學時開始投稿,並發表在《新晚報》。曾以散文《屋之輓歌》得1976年全港中學生徵文比賽冠軍。《兵車行》及《勇士》分別獲選為第五屆青年文學獎詩高級組亞軍,第六屆青年文學獎詩高級組季軍。《輪》及《揮春之二》分別得《時代青年》第二屆徵文比賽散文組冠軍、第三屆詩組冠軍。散文集《泰晤士河畔》得第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陶傑曾就讀真光,七歲轉讀左派學校培僑中學[3],後轉讀嶺南中學,17歲因會考成績未達中學六年級要求而到了英國報讀GCE Ordinary Level。GCE Advanced Level畢業後考入華威大學,23歲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其後在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修讀國際關係深造文憑。陶傑畢業後於英國廣播公司任職8年,並且曾經兼任香港電台駐英記者。[4]

1979年11月出版的《香港文學》雙月刊有名為曹捷小輯的專訪,內容提及他21歲還在英國時,筆名是楊非劫,主要寫詩及散文,也發表過素描畫,得過多個詩詞獎和散文獎。內容還提及他是當年一份文藝刊物《新穗文刊》的成員,專訪簡介形容他「個性沉默寡言,溫文爾雅,性好藝術」[5]
Collapse


 
pkchan
pkcha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7:12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古德明 wiki Mar 9, 2015

古德明(1953年11月13日-),生於廣東中山石岐,香港英語教育作家、時事評論家。

古德明1957年遷至澳門,1964年又遷至香港定居,曾就讀於香港潮州商會小學及聖保羅書院。1976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英文系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因批評文革,並未獲得任何獎學金。1981年考獲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學位。古德明曾在聖貞德中學任英文教師,後於香港大學新
... See more
古德明(1953年11月13日-),生於廣東中山石岐,香港英語教育作家、時事評論家。

古德明1957年遷至澳門,1964年又遷至香港定居,曾就讀於香港潮州商會小學及聖保羅書院。1976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英文系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因批評文革,並未獲得任何獎學金。1981年考獲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學位。古德明曾在聖貞德中學任英文教師,後於香港大學新聞組擔任翻譯員,1986年任職於中文大學人事組,1989年曾任《明報月刊》總編輯,1991年出任香港科技大學翻譯組主管。1997年曾隨家人移民紐西蘭,1998年回流香港。

古德明現於《蘋果日報》「生活名采」版每日撰寫專欄「征服英語」,回答讀者關於英語的提問;以及星期六於「論壇」版撰寫另一時事評論專欄「常山月旦」,以古時中國的優良作風非議中國及香港時弊。另外,古德明亦在《讀者文摘》擔任特約編輯,翻譯英文版讀者文摘為中文,及於香港免費報紙《AM730》設有專欄,名為「中華正聲」,以扶持正統中文為己任,大力批評中共現代漢語,逢週三刊出。


[Edited at 2015-03-09 18:00 GMT]
Collapse


 
pkchan
pkcha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7:12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一片冰心 Mar 9, 2015

「穹頂之下」熱爆中國,香港人看過的,沒有幾人。

如果要趕上潮流,當一齣疑似民間製作、以中國污染為控訴主題的紀錄片,突然在大陸點擊率二億,這就不止是中國的潮流,而是像南韓的「江南Style」諧趣舞蹈,還是世界關注的現象。

不論有沒有政治後台,「穹頂之下」的製作人柴靜,是個很勇敢的女人。因為即使背後有北京高層的一股派系撐腰,身�
... See more
「穹頂之下」熱爆中國,香港人看過的,沒有幾人。

如果要趕上潮流,當一齣疑似民間製作、以中國污染為控訴主題的紀錄片,突然在大陸點擊率二億,這就不止是中國的潮流,而是像南韓的「江南Style」諧趣舞蹈,還是世界關注的現象。

不論有沒有政治後台,「穹頂之下」的製作人柴靜,是個很勇敢的女人。因為即使背後有北京高層的一股派系撐腰,身為新聞工作者和知識份子,在中國這種環境,柴靜小姐在利用價值消失之後,隨時會成為政治犧牲品。

當一個國家機器最大的敵人是「真相」兩字,做一個新聞工作者,命運是悲慘的。但這一次,因為懷孕而發現嬰胎沒出生就有了腫瘤──柴靜的未來女兒本來已經很幸福,因為她在美國出生──母愛戰勝了恐懼,走訪全國,拍了這齣紀錄片。

當然,由所謂國家的層面來看,年年GDP增長,只靠兩大支柱,一樣是貪污,另一件是污染,中國的貪污帶動消費,而建設和消費又造成污染。另一方面,貪污和污染又是一對孿生子,因為缺乏法治,沒有法治,也就沒有起碼的公義。

「穹頂之下」揭露的不止是污染。作者能說的有限。譬如,空氣污染來自中國一年燒煤三十六億噸。哪來這許多煤?窮刨極挖之下,許多煤是劣貨。可不可以減少用煤呢?不可以。官員在片中告訴你:每減少一千萬噸煤,就少了十萬人「就業」。煤少燒五億噸,失業人口增加五百萬。這就是特區政府國民教育手冊所謂「文明進步」的「北京模式」的慘酷現實。

紀錄片出台,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抨擊這個母親:這樣批評國家,你以為搶佔了道德高地啦?說了又有什麼用呢?還要追查拍紀錄片的資金──作者說是自費的──有沒有「外國勢力」像美國民主基金之類的補助。豈止空氣和土地,污染得無可救藥的,還有主導中國奴民的智商。在龐大的愚昧和險惡之前,一個母親站了出來,像許多年前站在坦克前面的那個白衣男子,這一點點清白,在黑暗之中,是何等的動人心弦。

陶傑
電郵 :[email protected]
Collapse


 
pkchan
pkcha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7:12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餘下的是歷史 Mar 9, 2015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餘下的是歷史
中華正聲 am730 2014年6月25日

今年三月,香港《開放雜誌》有《蔣經國:特務首腦變成民主推手》一文,談到蔣經國的兒子:「蔣孝武指使竹聯幫,在一九八四年十月赴美,刺殺江南。餘下的就是歷史了。」字裏行間那股下流味,令人作十日嘔。

甚麼叫做「餘下的就是歷史」?這是不是說,在此之�
... See more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餘下的是歷史
中華正聲 am730 2014年6月25日

今年三月,香港《開放雜誌》有《蔣經國:特務首腦變成民主推手》一文,談到蔣經國的兒子:「蔣孝武指使竹聯幫,在一九八四年十月赴美,刺殺江南。餘下的就是歷史了。」字裏行間那股下流味,令人作十日嘔。

甚麼叫做「餘下的就是歷史」?這是不是說,在此之前所述,即「蔣孝武指使竹聯幫」等,都不是歷史,「餘下的」才是?也許,該文作者會笑我無知,會說「餘下的就是歷史」應當作英文來讀,即the rest is history,然則就請他用英文著書立說吧。我只怕真要用英文時,他就臨楮彷徨,不能成句。

The rest is history這句英文成語,逐字硬譯,固然是「其餘的都是歷史」,但單看字面,不可能知其意思。第七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the rest is history條下解釋很清楚:「used when you are telling a story to say that you do not need to tell the end of it, because everyone knows it already結局是盡人皆知的;結果如何不必贅述。」這裏試舉一例:They met each other at a mutual friend’s party, fell in love, and the rest is history(他們在一個朋友所辦聚會之中彼此認識,一見傾心。此後的事,盡人知之,不在話下)。

「此後的事,盡人知之,不在話下」十二字,意思清清楚楚,也用了中文成語。梁啓超《飲冰室詩話》第二十五則說太平天國的石達開:「翼王石達開,其用兵之才,盡人知之,而不知其嫻於文學也。」《水滸傳》第二十三回王婆給西門慶、潘金蓮這對狗男女穿針引線之後,「西門慶笑了去,不在話下」。但現代漢語人有中文不說,只愛硬譯英文說法。

請看大陸人民大學出版社二零零九年出版的《潮爆中國》怎樣寫北京後海酒吧業興起:「大約二零零零年,北京新興的混圈子在舞場音樂退散後,要找個清靜地方歇歇,就自行跑到後海。也差不多在這時候,後海銀錠橋附近,就開了第一家酒吧。餘下的便是歷史。」又請看臺灣《商業週刊》一二九七期怎樣談蘋果公司已故主腦賈伯斯(港譯喬布斯)的成就:「沒有賈伯斯,就沒有iPod、iPad、iPhone甚至後來的iPhone5,剩下的,就是歷史。」

其實現代漢語人剩下的,除了歷史,還有洋奴嘴臉。九曲黃河萬里長江,百年之後,恐怕都洗之不盡。

周三刊登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
Collapse


 
wherestip
wherestip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6:12
Chinese to English
+ ...
"style guide" Mar 9, 2015

pkchan wrote:


請看大陸人民大學出版社二零零九年出版的《潮爆中國》怎樣寫北京後海酒吧業興起:「大約二零零零年,北京新興的混圈子在舞場音樂退散後,要找個清靜地方歇歇,就自行跑到後海。也差不多在這時候,後海銀錠橋附近,就開了第一家酒吧。餘下的便是歷史。」又請看臺灣《商業週刊》一二九七期怎樣談蘋果公司已故主腦賈伯斯(港譯喬布斯)的成就:「沒有賈伯斯,就沒有iPod、iPad、iPhone甚至後來的iPhone5,剩下的,就是歷史。」



I agree with much of the criticism. But I don't think these substandard Chinese sentences or phrases have a whole lot to do with the issue of "style" per se. I see such poor use of language directly a result of the wide acceptance of what I previously termed today's "newfangled Chinese".




http://www.proz.com/post/2252465#2252465

wherestip wro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an 17, 2014

I never said that I understood some of the new-fangled Chinese terms that are prevalent on the Internet these days. And I don't intend to find out what they mean, because most of them are total nonsense anyway. I think I've stated this in the forum numerous times before. ...




[Edited at 2015-03-10 13:07 GMT]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6:12
English to Chinese
+ ...
客观而论 Mar 9, 2015

Kenneth Woo wrote:

香港才子陶傑,在《蘋果日報》開有專欄,觀其文,頗具民國風味,用詞精準,行文利落,內寓幽默,較之大陸「官樣中文」,差別不啻天壤。欲品其文者,不妨前往一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陶傑

在《蘋果日報》又得識譯界前輩古德明先生。先生中英兼修,學養深厚,除在此報上設專欄教授讀者英文外,還在另一報紙《AM730》設有專欄,名「中華正聲」,內容大抵如英文所謂「Style Guide」者。其文多論橫行大陸之粗鄙中文,極有見地,可謂「療毒聖藥」。我輩後學譯人,不可不讀。

http://www.am730.com.hk/column_index-162��ion=11&page=2



[Edited at 2015-03-09 15:24 GMT]

不光是中国大陆,凡有人使用中文的地方都有“粗鄙中文”。把某些地方个别文人的文字誉为“正统中文指南”,恐怕言过其实。所谓“大陆官样中文”,也只能代表一部分机构、一部分人的中文水平。中国大陆出了那么多杰出的作家、翻译家。他们的作品难道还不足以作为我们的中文指南吗?


 
jyuan_us
jyuan_us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7:12
Member (2005)
Chinese to English
This point is strongly seconded. Mar 10, 2015

wherestip wrote:

... is too useful for translations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IMO, the styles of classical Chinese and contemporary English do not mesh at all.


 
jyuan_us
jyuan_us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7:12
Member (2005)
Chinese to English
以开专栏挣稿费为生的人 Mar 10, 2015

常常无病呻吟。原来的明报美东版每天有一整版的专栏文章,我从来都是很文艺地阅读,当散文读就是了,对他们说的内容不必太认真。

我相信,有时这些作者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说的话。每天凑字数充满版面就是了。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6:12
English to Chinese
+ ...
没错 Mar 10, 2015

wherestip wrote:

I don't think old style Chinese
... is too useful for translations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IMO, the styles of classical Chinese and contemporary English do not mesh at all.

翻译要看对象。例如,把奥巴马就职演说译为文言文就犹如对牛弹琴。


 
Pages in topic:   [1 2 3 4 5 6 7 8 9] >


To report site rules violations or get help, contact a site moderator:


You can also contact site staff by submitting a support request »

正統中文指南 Style Guide to Authentic Chinese






Anycount &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is an advanced accounting tool for freelance translators and small agencies. TO3000 easily and seamlessly integrates with the business life of professional freelance translators.

More info »
CafeTran Espresso
You've never met a CAT tool this clever!

Translate faster & easier, using a sophisticated CAT tool built by a translator / developer. Accept jobs from clients who use Trados, MemoQ, Wordfast & major CAT tools. Download and start using CafeTran Espresso -- for free

Buy now! »